说真的,很多老板总说“现在的年轻人没责任感”,但你有没有想过,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,压根就没把“责任心”这事激发出来?
你让员工每天搬砖式重复工作,没参与感、没目标感,当然不会主动担责。可一旦他们知道: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,是影响团队、影响客户的,他们自然会更上心。
就像前台不是“接电话的”,而是“公司形象的第一道门面”;运营不是“发发表格”,而是“业务背后的节奏总控”。
哪怕是清洁阿姨,都值得被我们当成“营造办公幸福感的高手”。
当岗位被赋予了“意义”,责任感就会慢慢生根发芽。
你有没有试过:一个员工很努力但结果一般,另一个轻轻松松靠点运气搞定任务。你夸了后者,冷落了前者。
长此以往,那些真正有责任心、愿意钻研的人会想:我干嘛要这么拼?
所以啊,作为管理者,不能只盯业绩结果,还要关注他们是不是用心了、有没有努力过。过程值得被看见,才会让人觉得“负责”这事有意义。
一个人如果永远只是执行命令,那他自然也就只想“干完就走”。但如果他有机会:
参与目标制定
提出改进建议
甚至自己制定工作计划
他会感觉:“这事是我决定的,我得负责”。责任感,从来都是“我愿意”的结果,而不是“你强压”下的副产品。
给员工更多表达和决定的机会,他们会比你想象的更靠谱。
很多公司说责任感,其实潜台词是“出事你背锅”。谁想在这种地方有责任感?
要想员工愿意担责任,那你也得在他们有成绩的时候,毫不吝啬地夸、表扬、分享、提拔。
“你做得好,全公司都知道” 这句话,可能比多发两百块奖金更能让员工觉得:我愿意扛事儿。
让员工有责任心,其实不是靠逼,也不是靠喊口号。
它是企业文化的反射,是日常管理的积累,是对人的信任感加上对过程的尊重。
从意义感、过程关注、参与机制到结果归属,一点点构建出来,你会发现:原来责任心不是教出来的,是“养”出来的。🌱
别急,从明天开始试试看,你的团队会越来越不一样。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