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次,我在一个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,听到他说了一句话,现在还记得很清楚——
"我比所有人都努力。我最早来、最晚走。我一个人在扛着整个企业。但你看看我的团队,好像都没有被激发起来。就像一滩死水。"
他说这句话的时候,眼神里有一种特别的失望。那是一种"我已经尽力了,但还是不行"的无奈。
我见过很多这样的老板。他们都很努力,也都很用心。但都面临同一个问题——团队就是没反应。
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。
我后来才明白,这个问题的根源特别讽刺——老板的努力越多,团队反而越懒。
为什么会这样?
首先,老板的"努力"是一种**"我来扛"的心态。**
老板在最前面拼死拼活,员工就会自动产生一种心理——"反正老板会搞定,我就别太操心了"。
长期这样,员工就从"主人翁心态"变成了"打工心态"。他们开始就事论事地完成任务,而不是把企业当成自己的。
其次,老板的努力往往掩盖了"制度问题"。
因为老板在硬推,所以短期内项目还能完成。但这样就隐藏了一个根本问题——制度里没有真正激励员工的东西。
老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反而觉得"只要我够努力,这个企业就能运转"。
但问题是,老板不能永远这么拼。而且,越是老板拼,越是遮盖了制度的缺陷。
再次,老板的努力创造不了"复制和放大"。
老板的能力再强,也是有限的。老板只有一个。但企业需要一个团队。
如果整个企业的成功都依赖于老板,那这个企业就出大问题了。因为老板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天花板的。
而真正的企业,应该是靠制度和文化来自动运转的。应该是员工在自动地、主动地去推进目标。
但当老板在硬推的时候,员工就没有机会被激发出来。他们就一直在等"老板的指示"。
最后,老板的努力往往"用错了地方"。
老板拼命地在做"执行"的工作,比如每天催进度、改方案、解决问题。
但其实,老板应该在做的是"制度设计"。应该是在思考"怎样建立一个制度,让团队自动地、主动地去推进"。
但很少有老板能想到这一点。因为他们被眼前的"忙"遮住了眼睛。

这是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真正想明白的一个道理。
员工不是不想努力。员工是缺乏一个让他们"看得见"、"摸得着"、"有回报"的激励制度。
在什么样的制度下,员工会真的投入?
首先,员工需要看到自己的成果被看见。
如果员工做的事情没人看、没人知道,他就会想"反正没人在意,我干嘛要拼"。
但如果他的每一个贡献都被清楚地记录下来,所有人都能看到,他就会感受到——"我的努力有人看见"。
这个感受本身,就是一种激励。
其次,员工需要看到自己的努力有直接的回报。
不是"表现好就升职"这种模糊的承诺。而是"你完成这个任务,就能得到这个奖励"。
这样的对等关系,能让员工感受到"我的努力是有价值的"。
再次,员工需要看到竞争和排名。
人都有一种"不想被落下"的心理。当员工看到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,他自然就会想"我也得加把劲"。
这种竞争不需要老板去推动,是自动产生的。
最后,员工需要看到一条清晰的上升路径。
晋升的标准是什么?怎样才能升职?这些都要清清楚楚。
这样,员工就有了目标。他就会主动地去追求这个目标。
我后来见过一些企业,他们不再靠"老板的努力"来推动。他们用的是积分制管理。
什么是积分制管理?简单地说,就是——员工的每一个成果都被量化成积分,积分可以直接换成回报。
比如:
完成一个订单,就有100积分
积分可以换现金
月积分排名前三,就能升职
所有人的积分排名都是实时公开的
这样的制度有什么威力?
首先,成果立刻被看见。
员工做完一个任务,积分就跟上去了。这不需要老板去评估、去判断。系统里一清二楚。
员工能随时打开系统,看到自己赚了多少积分。这种"可见性",本身就是一种激励。
其次,激励是直接的和及时的。
不是月底才统计一次。而是每完成一个任务,激励就跟上来。
这种及时的、频繁的激励,对人的驱动力特别大。
心理学研究证明,及时的小激励,比一次大的、延迟的激励,激励效果好得多。
再次,竞争是透明的。
所有人都能看到排名。这个月谁积分最高、谁排名第一,一目了然。
这样就产生了自然的、良性的竞争。每个人都会想"我也要追上去"。
最关键的,老板再也不需要"硬推"了。
因为制度本身就在激励人。员工在追求自己的利益(赚积分、升职、换奖励)的同时,也在完成企业的目标。
整个系统就自动运转了。
我见过好几个企业,用上积分制管理以后,效果都特别明显。
首先,员工的主动性突然就起来了。
原来那些"需要推一下才动一下"的员工,突然开始主动争取任务。为什么?因为多做任务就能多赚积分。积分能换钱、能换假期、能升职。
激励摆在那儿,谁都能看见。员工自然就会往这个方向冲。
其次,整个团队的质量提升了。
不只是数量增加,质量也在提升。为什么?因为在积分制管理下,质量好的成果能换更多积分。
所以员工不是在"赶任务",而是在"做好任务"。
再次,离职率下来了。
因为员工能看到自己的成长、能看到自己的回报、能看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。
他们不再觉得"工作没意思、看不到未来"。反而觉得"这个企业有机制、有公平、有前景"。
最关键的,老板解放了。
老板不需要每天都在催进度、改方案、解决问题。因为员工在自动地推进。
老板的精力可以用在战略、用在思考、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
而不是每天都在做"执行监督"。
我见过两个类似的企业,一个用传统管理,一个用积分制管理。
传统管理那个企业:老板特别累,每天都在推。员工看起来没什么动力,完成了也没什么热情。项目在缓慢地推进,但效率一般。
积分制管理那个企业:老板相对轻松,员工特别主动。大家都在争取好的排名。项目在快速地推进,而且质量也不错。
一年下来,积分制管理企业的业绩,比传统管理企业高出30%以上。
而且,传统管理企业的老板,已经累得快要崩溃了。
积分制管理企业的老板,反而看起来精力充沛。
这就是两种制度的差别。
一个是靠老板的个人努力来推动的。一个是靠制度的力量来自动运转的。
长期看,肯定是积分制管理更有竞争力。
如果你现在还是那种"比所有人都努力,但团队却没反应"的老板,我想问你一个问题——
你有没有反思过,也许问题不在员工有多懒,而在于你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、有激励力的制度?
我的建议很简单——
不要再拼个人的努力了。转而去投入心力建立一套真正的激励制度。用积分制管理来替代传统管理。
积分制管理要真正落地,需要一个系统。积分兽 就是这样的一个积分制管理平台。
它能帮你做到:
明确定义每个成果值多少积分。 自动计算和展示所有人的积分和排名。 实时反馈激励效果。 支持积分直接兑现。 创造透明的、公正的、竞争的氛围。
用上积分兽以后,你就能真正把积分制管理落地。
如果你现在感受到了那种"我比所有人都努力,但团队却没反应"的心酸。
我想告诉你——这不是你的问题。这是制度的问题。
不是你不够优秀、不够聪明、不够努力。而是你用的那套制度,没有真正激励人。
改变这一切,只需要一个决定——引入积分制管理。
当你建立了一个真正透明、真正公正、真正有激励的积分制管理系统,你就会发现——
你不需要再"硬推"了。团队会自动地、主动地往前冲。
这才是真正的管理。也才是真正的解放。
现在就开始吧。别再靠个人努力了。用积分制管理来激发团队的力量。